邹传伟: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用

本文来自链闻,原文标题:《邹传伟:区块链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应用》作者:邹传伟。

2020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了「30·60」目标,实现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所有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中,碳排放权交易是最有效的市场化方式,而碳税与补贴等财税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化交易形成合理的碳排放权价格作为参考。碳排放权价格还将有效引导与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关的研发和中长期投资。

我国自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地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但试点中出现了市场规则不统一,政府干预程度不一,以及碳配额价格差异较大等问题。2021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上海启动。位于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已为首批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这些企业均为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

现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是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间内的碳排放额度。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及阶段目标,制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初始以免费分配为主,并将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在碳排放配额下,企业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低排放设备,对现有设备进行低排放改造,或从碳排放配额富余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配额。

现场 | 邹传伟:DC/EP交易笔数达312多万笔 交易金额超11亿元:金色财经现场报道,由Web3基金会主办的Web3大会10月29日在上海举行。万向区块链实验室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在会上透露,截至2020年8月底,DC/EP全国落地试点场景达6700 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1.33 万个、对公钱包8859个,交易312多万笔,交易金额超过11亿。支持条码支付、刷脸支付和碰一碰等多元支付方式。[2020/10/29]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凭证,是人类社会根据经济生态发展需要,基于经济学理论创设出的一种新资产类型,在金融发展上是有划时代意义。这种资产具有鲜明的金融属性,包括同质化,可分割,可登记托管,以及可进行现货和期货交易等。理论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等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气温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创设的碳排放权也应该是相互等价的。

与我国从多个地方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走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逻辑一样,如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走向互联互通,由此形成的全球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会更有效率,更能合理定价,并将使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碳排放权价格趋于一致。在这个情景下,碳排放配额价格比较高的地区相当于对碳排放配额价格比较低的地区给予资金支持。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设计上差异很大,如何走向互联互通?比如,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从2008年起运行,而美国至今没有联邦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覆盖东北部十个州的地区性温室气体交易计划和加州碳排放上限与交易制度最具规模和影响力。

现场 | 万向邹传伟:需要在去信任环境中引入信任: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0月28日,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的数字金融主题论坛于上海开幕,论坛上,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演讲表示,DeFi是针对金融功能模块构建的,包含支付清结算、聚集资源、跨时空转移资源、管理风险、提供信息、解决激励等。DeFi是一个离散时间金融,DeFi的频率由公链时间决定,而出块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离散时间决定链活动效率、价格发现等。以出块时间为时间单位,可以把利息理论引入DeFi,这是对DeFi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但因为TPS有限制,DeFi需要拉长付款周期,更需要精确计算利息,

区块链虽是去信任化的,但地址是匿名的,没有身份和信誉,这显示了开放性,但会导致作出承诺需要超额抵押。而因为超额抵押,DeFi借贷的风险定价效率很低,最终需要在去信任环境中引入信任,用信任消减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地址与链外身份和信誉关联,例如公链内重复博弈等。[2020/10/28]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参与主体。理论上,除了重点排放单位以外,还可以吸收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它们可能看中碳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价值,也可能出于服务绿色转型和发展的责任感。参与者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很有好处。此外,还有大量的机构和个人,尽管不会直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愿意为绿色转型和发展出力。如何设计针对这些机构和个人的激励机制,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发挥更大社会效力?

万向区块链邹传伟:疫情会加速DC/EP进展:万向区块链、PlatON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疫情会加速DC/EP的进展。第一,疫情中,现钞可能携带病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人民银行为此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笼的现金加强了管理。DC/EP不存在这个问题,并且DC/EP的“双离线”支付功能更显优势。第二,疫情后国际局面会更复杂,DC/EP为疫情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局面提供新思路。第三,数字货币可能满足应对疫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特殊要求,比如零利率时的货币政策,更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2020/4/22]

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互联互通机制的两类主要参与者

第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对应的,都有一个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承担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和分配履约等功能,相当于证券市场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和证券结算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一方面与排放报送系统对接,获取辖区内企业排放以及核查数据,为碳配额分配、履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与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及清算银行对接,提供碳资产的交易变更确权及资金的清结算服务。

现场 | 邹传伟:DC/EP属于Token范式 而非账户范式: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万向区块链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在“CAN峰会?万物互链”上对DC/EP的设计作出五点推测,其中包括:

1、账户松耦合=Token范式。DC/EP属于Token范式,而非账户范式。

2、DC/EP使用基于UTXO模式的中心化账本。这个中心化账本体现为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系统,由中央银行维护,是中心化的,不需要运行共识算法,这样就不会受制于区块链的性能瓶颈。

3、DC/EP钱包。用户需要使用DC/EP钱包,钱包的核心是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也是地址,地址里面存放人民币的数字凭证。这个数字凭证基于100%人民币准备金发行。

4、DC/EP交易。用户通过钱包私钥,可以发起地址间转账交易,交易由中央银行直接记录在中心化账本中。

5、DC/EP推行策略:先批发(to B),后零售(to C或用于一般目标);先境内使用,再用于跨境支付。[2019/12/3]

第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定数量的重要参与主体,允许它们与境外交易对手买卖碳排放配额。这类参与者相当于碳排放权的进出口商。

互联互通网络

现场 |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比特币在技术上是成功的: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19年第一财经金融科技峰会12月1日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高峰对话环节中,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认为,比特币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在架构上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模板。但在辅助实体经济,特别是在支付领域是毫无意义的。

此外,邹传伟认为Libra锚定的是一篮子货币,但是其篮子(目标)是过于庞大,从这一点来看Libra是失败的。而从账户松耦合的角度看,其作为一种金融基础设施是成功的。[2019/12/1]

互联互通机制的核心是一个联盟链,称为「互联互通网络」。联盟链节点由参与互联互通机制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来运行。

碳排放权在互联互通网络上体现为数字凭证。在每个参与互联互通机制的国家和地区,如果该国参与机构向本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申请,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每销毁一单位碳排放权,就在联盟链上生成一单位数字凭证;反之,如果该国参与机构在联盟链上每销毁一单位数字凭证,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就生成一单位碳排放权。这是为了维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纪律和完整性,杜绝虚增碳排放权或数字凭证的情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创设的碳排放权相互等价,不同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生成的数字凭证也是相互等价的,在同一时间应该有同一价格。这样就为数字凭证的跨国交易提供了基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之间在互联互通网络上的数字凭证交易,可以自行约定结算货币。如果引入合规稳定币,结算效率会更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银货对付。

假设一个参与者通过买卖净获得一定数量的数字凭证,并向所在国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申请赎回,那么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将生成同等数量的碳排放权并授予给该参与者。这些碳排放权就可以进入该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流通,并出售给境内的其他机构。

「互联互通网络」除了便利碳排放权的跨国交易以外,还通过联盟链的增信功能,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之间的互信,也能兼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的差异。

互联互通限额

如果互联互通网络上可以生成和交易的碳排放权数字凭证的数量不受限制,那么在套利机制的驱动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价格将趋于一致。但在互联互通机制发展早期,为避免对各国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应对互联互通网络上生成和交易碳排放权数字凭证的数量予以限制。总的原则是,应该允许发展中国家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负值碳配额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卖到发达国家,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和发展。

互联互通限额可以根据需要而动态调整,联盟链和智能合约将为这类调整提供便利。限额越高,互联互通机制「拉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价格的作用越明显。

基于区块链的碳积分机制

一般机构和个人如何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如果允许它们直接入场交易,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碳排放权定价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一般机构和个人在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可能助长市场投机。第二,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早期,碳排放权价格不会很高,小额交易在手续费上可能不经济。第三,会增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管理难度。

借鉴我国A股市场的做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取会员制,主要面向机构参与者,但参与者群体要在目前基础上多元化,比如吸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些特殊会员,在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实名开立账户,并通过这些特殊会员下单交易。换言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取直接持有模式。一般机构和个人所持碳排放权由这些特殊会员代为托管,特殊会员本身持有及代客户持有的碳排放权均存记于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

在这个制度安排下,碳排放权将真正成为一个可以由大众拥有的主流资产类型。将来,在每个人的金融类APP中,将来除了显示有多少存款、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等以外,也将显示有多少碳排放权。

一般机构和个人除了购买碳排放权作为投资产品以外,还可以通过购买负值碳配额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有关。目前,已经有很多APP帮一般机构和个人评估自己的碳足迹。比如,一次境内旅游会产生多少碳排放,个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特殊会员购买负值碳配额作为对冲。随着全社会绿色转型和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这类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应用场景。

为更好发挥一般机构和个人的碳减排努力的「聚少成多」效应,使碳减排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是基于区块链的碳积分,机制设计如下:

碳积分联盟由一些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机构组成,比如电网、燃气网络、公共交通网络、家电公司、汽车公司、商场、餐厅以及其他消费场所等。

联盟成员机构运行联盟链,在联盟链上生成并向自己的用户发放碳积分。碳积分除了兑换为碳排放权以外没有其他用途,特别是不能直接用法定货币买卖。

联盟成员机构根据自己的用户在相关场景中的行为,参考碳足迹评估结果,授予用户反映碳减排努力的碳积分。同一机构发放的碳积分是通用的,但不同机构发放的碳积分之间不是通用的。通过智能合约,一个用户可以方便地管理自己持有的来自多家机构的碳积分。一些应用场景可能涉及多家联盟成员机构,它们在智能合约的协助下,能相互不冲突地向用户发放自己的碳积分。

每个联盟成员机构将对用户发放的碳积分累积起来,就反映了该机构在自己的应用生态中推行碳减排的力度,经过量化核证后,就可以与CCER机制联系起来。联盟成员机构可以由此获得碳配额。

联盟成员机构根据用户持有碳积分的情况,将获得碳配额的一定比例兑换并奖励给用户。兑换规则由联盟成员机构自行制定。用户通过不同机构获得碳配额汇集到一起,就能实现「聚少成多」效应,让用户更有动力参与碳减排。「勿以善小而不为」需要经济激励作为支撑。

在基于区块链的碳积分中,区块链起到了在不同联盟成员机构之间建立互信的作用。智能合约一方面帮助不同机构并行不悖地运行自己的碳积分体系,另一方面也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多样化碳积分资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银河链

[0:15ms0-2:59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