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Layer2到Layer3,中间发生了什么?
来源:WebX实验室
Layer2诞生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降费和扩容,以太坊公链的功能受限使其无法承载生态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执行和计算量,这也导致人们若想在拥挤的链上完成交易就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
公链拥堵的本质是链上过多的节点争夺过少的区块空间,去中心化的冗余设计天生便是和效率对立的,链上交易从达成到被最终确认需要经历一次全网广播,节点需要通过共识确认广播信息的真实性,节点数量越多,这一过程便越麻烦。
人们逐渐意识到天生的效率低下成为了去中心化技术发展与推广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人们开始将公链的功能进行剥离和分层,将最核心的,在去中心化系统中提供安全保障的共识机制留在Layer1上,而将计算和执行下放至Layer2,促使公链成为Layer2的结算层。Layer2解决方案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其相比跨链和分片等设想更容易实现和操作。随着协议各自Layer2的不断应用,人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从结果来看,Layer2可以说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行业变革。
DCG CEO致股东信:向Genesis借款11亿美元,期票将于2032年到期:1月11日消息,DCG首席执行官Barry Silbert在近期致股东信中披露对子公司的债务问题:DCG与Genesis有一张11亿美元的期票将于2032年到期,DCG还欠子公司4.475亿美元现金,这是在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以10%至12%的利率借入,外加4,550枚比特币(价值约7800万美元)。Silbert表示,这些贷款是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并按现行市场利率定价。
至于DCG在Genesis试图重组中的作用,Silbert表示:“由于DCG欠Genesis的未偿还贷款和本票,DCG高管(包括Genesis董事会成员)对此没有任何决策权。”昨日早些时候,Gemini联合创始人Cameron Winklevoss公开呼吁DCG董事会罢免首席执行官Silbert。(CoinDesk)[2023/1/11 11:05:26]
Layer2发展至今已经由早期的状态通道、侧链、Plasma等方案过渡到现在的Optimisticrollups、Validium、ZKRollup等,每种方案的各项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取舍,总体来说目前市场更认可Rollup。
数据:隆领资本从Compound提取约2.85万枚ETH,并将1.6万枚转入币安:1月10日消息,据Lookonchain数据监测,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旗下隆领资本(Longling Capital)的地址(0x716034C25D9Fb4b38c837aFe417B7f2b9af3E9AE)于2小时前在Compound偿还了所有借款,提取了28,515枚ETH(约合3770万美元),并将1.6万枚ETH转入币安(约合2110万美元)。与此同时,另一个0x930d开头地址从币安提取9,500枚ETH。
今天早些时候消息,推特用户@Bit余烬发推表示,美图创始人蔡文胜相关地址昨晚从Compound赎回1.8万枚ETH。[2023/1/10 11:03:49]
但市场其实依旧清楚Layer2并不是一种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案,其中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其中典型的问题就包括其有限的可拓展性、倒退的可组合性以及割裂的流动性。不过目前对于Layer2的互操作性和流动性的技术支持都在不断探索增加,用户在L2上进行的活动比例也在增长。
zkSync呼吁开发者就其技术文档提供改善反馈:9月25日消息,Layer2扩容项目zkSync官方发推称,由于距离zkSync 2.0主网启动的时间已越来越近,为了提供更好的开发支持,希望开发者们就其技术文档的检索便捷性、完整性、可读性等多个方面提供全面的建议与反馈。[2022/9/25 7:19:45]
Layer2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了去中心化模式的优点。但对于未来某些可能需要高度定制化的应用场景,最好由一个新的独立层提供服务,这便是Layer3概念的由来。
此概念最早由StarkNet提出,他们表示,Layer3与Layer2的关系就像Layer2与Layer1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嵌套的、递归的结构,只要Layer2能够支持Verifier智能合约,Layer3就可以使用有效性证明来实现。整个过程就变成了:Layer3将交易压缩至Layer2,Layer2又将压缩过的交易压缩至Layer1,这是一种几何倍增长的扩容构想。如果每一层的成本降低1000倍,那么Layer3的成本就可以做到比Layer1降低1,000,000倍。
赵长鹏:币安安全团队已确定两名攻击 KyberSwap 的嫌疑人:金色财经消息,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 Twitter 上表示,币安安全团队已确定了两名攻击 KyberSwap 的嫌疑人,目前已将信息提供给了 Kyber Network 团队并正在与执法部门进行协调。
昨日报道,KyberNetwork遭遇前端攻击,损失约26.5万枚amUSDC。[2022/9/3 13:06:54]
一、赋予应用程序设计者更好的控制能力
StarkNet提出的Layer3的主要优点,除了利用递归证明的乘法效应实现超可扩展性外,其另一项优势便是可以由技术堆栈的应用程序设计者更好地进行控制,拥有更加确定的性能和成本、自定义数据可用性模型、更快的功能和技术周转率。
进一步讲,如果Layer3可以成功应用,那么隐私功能或许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于普通交易,众所周知,区块链上的隐私保护技术如零知识证明等需要的计算速率和信息交换量是目前的基础设施无法支持的。
那么,如果将隐私计算功能拉到Layer3上,其强大的扩展性便使Layer2上的隐私保护交易成为可能。
二、弥补现有的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空间
再者,Layer2被诟病的互操作性与可组合性的倒退可以由Layer3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目前在Layer1和Layer2、Layer2之间使用的跨链通道非常低效昂贵。所以将层级间与同层间的组合操作平移至Layer3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更易于实施。因为定制化的Layer3是通过Layer2而不是Layer1进行互操作,这显然会更便宜。
下图是StarkNet展示的Layer3分形分层:
?图片来源:StarkNet
可以看到多个Layer3将建立在Layer2之上,还可以在Layer3上构建附加层。
下图描述的是Layer3与其底层Layer2和Layer1之间的关系。通过在Layer2上实施状态跟踪和验证器智能合约,Layer3可以安全地运行在L2上。
?图片来源:StarkNet?
三、Celestia方案
而除了StarkNet,还有其他致力于超越目前Layer2易用性的方向,例如Celestia的数据可用性模块。
这是一个与Layer3的逻辑有共通点的方向,其主要原理是在Layer1与Layer2中间划拨出一个专门解决数据可用性的层级,与Layer3不同的是,Celestia在Layer1与Layer2之间插了一层——数据可用层:Celestia的节点既不运行智能合约,也不去验证区块内的数据,它只负责做数据可用证明。
所谓「数据可用性」,指前文提到的去中心化系统内数据在节点间传播所产生的验证和确认行为。Celestia使用二维reed-solomon编码方案对块数据进行编码,这样只有少量数据样本就足以以统计确定性验证整个块已发布。如果数据编码不正确,则通过数据可用性欺诈证明通知网络。Celestia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将自己设计成一个类似模块化的插件,类似云服务,可以和现有的各种Rollup方案结合。
总结
扩容的原则其实都是让公链专注于最为核心的事物以减少负荷,无论是在Layer1与Layer2之间插一层,还是在Layer2之后补一层。
一个确定的趋势是,区块链系统内的分工模块会被拆解得越来越细致,就像工业发展从手工到流水线,编程发展从整体到模块的过程一样。未来可能还会出现Layer4、Layer5或者其他名字,但评判其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依旧是能否保证去中心化安全性的前提下真正提高效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