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LTC即将迎来减半,市场的冷漠与未来前景分析》
原文作者:Alex,ScimitarCapital
原文编译:深潮TechFlow
虽然莱特币的减半事件即将到来,但市场对其的关注似乎并不高,这引发了人们对其未来的担忧。在本文中,研究员Alex将探讨减半事件的心理学、莱特币是否还需要存在以及市场对其的反应。以下是原文:
我研究了莱特币及其即将到来的减半事件,距离现在大约还有70天,所以本文的主旨是:减半事件的心理,以及莱特币是否还需要存在。
动态 | 拥有1000美元比特币的地址数量超过拥有1美元莱特币的地址:据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超过180万的钱包地址拥有1000美元的比特币,而仅150万的地址拥有1美元的莱特币。超过1600万的地址拥有非常少量的比特币。拥有1美元比特币现金的地址比拥有1美元比特币的地址数量低4倍。此外,目前有近150万个地址拥有莱特币,而拥有1美元比特币SV的地址有近300万个。[2019/4/11]
首先来看看历史背景:
莱特币是在2011年基于比特币创建的,具有更快的区块时间和不同的挖矿算法。莱特币和比特币一样,每4年减半一次区块奖励,以减少通货膨胀并增加稀缺性。
动态 | 支持莱特币的加密ATM本月增加台数最高:据CoinATMRadar数据显示,2月份,全球加密ATM的总数从4291增加到4387。本月,支持莱特币的加密ATM增加了120台机器,从2775台增加至2895台。其次增加最多的分别是比特币、ETH和DASH。[2019/3/17]
为什么减半事件会看涨?
首先,因为矿工的奖励减半,这减少了结构性的卖出供应。卖出量减少=价格上涨,这很简单。
在经历了三次比特币减半事件后,价格呈现抛物线上升趋势,大多数人都将减半事件与看涨联系起来。最好的叙事应该能够吸引各种智商的人。
动态 | 莱特币闪电网络通道数量达到1000个:据themerkle报道,莱特币闪电网络通道数量达到1000个,目前为1012个,这意味着莱特币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创造更多的支付渠道。[2019/3/6]
减半事件一定会看涨吗?
不一定。
由于减半事件减少了奖励的数量,它减少了能够获利并保护网络的参与者类型的多样性。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每次减半事件都会在增加稀缺性的同时削弱网络的安全性。
当人们为减半事件出价时,实际上是对网络的安全性值得保护的信心的投票。
行情 | 莱特币市值排名第四 价值约28.15亿美元:根据AICoin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加密货币市值约为1227.75亿美元。加密货币市场中占比排名第一的是比特币,市值约合637亿美元,当前市值占比为51.90%;瑞波币排名第二,市值为125亿美元,市值占比为10.16%;以太坊排名第三,总市值为124亿美元,市值占比为10.07%。整体而言,相较之前加密货币总市值变化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莱特币市值上升至28.15亿美元,排名第四。[2019/2/11]
现在我们来看看莱特币的减半事件。
距离减半事件还有不到70天,我们还没有看到对人们对它的强烈兴趣。过去的莱特币减半事件在减半事件前约50天达到价格峰值。
我们不能从两个来自完全不同代币的数据点进行推断。但加密货币的愚蠢从未停止过,对莱特币减半事件的冷漠也许是网络安全不值得挽救的迹象。自2019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创新加密货币,使可怜的莱特币落后了。
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敦促Bitfinex和Tether进行第三方审计:12月1日,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在推文中表示担心称, 最近的价格上涨得益于 USDT(Tehter)的发行 , 它背后没有银行帐户中美元的支持。他敦促bitfinex和Tether执行第三方审计以证明其准备金。请做正确的事[2017/12/1]
但说实话,我不认为莱特币已经准备好就此消失。我与大多数人交谈时,他们都支持减半事件,只是还没有强有力的Schelling点让多头进入。
与此同时,自5月3日推出LTC-20以来,莱特币的链上活动一直在悄悄地增长。过去一周的交易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莱特币上周还创下了活跃地址的历史最高值,它有自己的各种LTC-20代币供投机者们。
在链上引起的关注与价格行为上的冷漠之间存在一种脱节。
现在可能不是在山寨币上承担风险的正确时机,因为在过去几周中,山寨币已经被屠杀了。
但这也意味着与其他叙述的竞争减少了。
现在可能不是正确的时机,但我认为如果市场决定拯救莱特币,那么时机已经接近了。
如果在接下来的100天内没有出现,我想这将是其他恐龙逐渐失去影响力的好信号。
*声明:我持有一份与比特币对冲的头寸,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风险/回报投资。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