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次将区块链纳入新技术范畴并作前沿布局,标志着我国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区块链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崛起,一众行业巨头纷纷入场,应用成果遍地开花,整个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在繁荣背后,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和隐患也随着产业的高速增长而逐渐浮出水面。尤其在最近两年,各领域核心技术全面国产化的大背景下,区块链技术的“国产化成色”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一线企业、地方政府到部委高层,各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块链自主化标准和认知,态度也往往含混不清。
缺乏标准与监管的领域,必然会有试图浑水摸鱼的谋利者。区块链产业作为国家扶持的科技前沿阵地,如果长期缺乏对自主创新标准的把控,不能及时排除投机取巧的参与方,很可能会对国家下一代IT基础设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区块链自主创新正名,已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广东省计划2025年区块链产业进入爆发期 形成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示范高地:广东发布《广东省培育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进入爆发期,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国际化示范高地;建成广东“量子谷”,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和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南方基地。(潇湘晨报)[2020/10/9]
开源=自主?自主创新的陷阱和障眼法
当前,区块链产业国产自主化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实质上来自行业广泛采用的开源技术。许多企业出于种种理由将自己的区块链产品构建在国外开源代码的基础上,但依旧打出“自主创新”的旗号来赢取国家支持。面对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这些企业往往会以“从头开发会浪费资源”“开源代码可以加快开发速度”“开源软件没有被卡脖子的风险”等观点来辩解。但深究起来,这些观点其实大都是站不住脚的:
浩云科技回复深交所:兆物信连在区块链核心技术指标上有领先优势:3月17日消息,日前,深交所向浩云科技下发问询函,要求浩云科技说明认为兆物信连是“国际领先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商”的原因及相关依据,信息披露是否审慎合理,是否误导投资者。对此,浩云科技在3月17日披露的问询函回复公告中表示,兆物信连全资子公司湖南宸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区块链产业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等。兆物信连区块链底层平台MT在10分片纯性能测试情况下,其TPS(注:每秒系统处理的交易数量)约为240万次。对比国际上知名的Hyperledge Fabric以及国内的头部企业,兆物信连在区块链核心技术指标上有领先优势。浩云科技认为,公司信息披露审慎合理,不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形。不过,其也指出,目前,国内联盟链主要厂商为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百度等企业,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京报)[2020/3/17]
首先,年轻的区块链行业并不存在真正成熟的开源社区。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产业中,完全自主创新不仅是可行的路线,而且是企业乃至国家要取得未来主导地位的必要途径。
声音 | 浙江大学蔡亮:区块链可为防疫期间的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撑: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告诉表示,区块链技术不但在慈善捐赠追踪、疫情追踪以及医疗数据管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溯源方面有所应用,而且有利于在社区防控过程中实现社区人员流动的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测。作为一种底层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能够为防疫期间的数据共享及信任建立提供技术支撑。即使是互不信任的多方企业、机构,运用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建立共识。如何将信息公开做得更好,让社会大众看得见、能相信,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难篡改、可溯源三大特点,对数据天然敏感,应用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可以助力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信任协同,提高协作效率,有效打破医疗体系中的信息孤岛。随着更多应用不断落地,未来区块链技术在优化公共卫生体系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制日报)[2020/2/24]
包括巨头在内,大多数国内软件企业只是简单地照抄国外社区的开源代码,自身不做任何贡献。本质上讲,这只是一种“搭便车”行为,却放弃了打造自主研发能力的道路。
动态 | 软银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验证程序:据软银官网显示,软银(SoftBank)宣布正在开发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的概念验证(PoC),该技术是基于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RCS)全球信息标准和TBCASoft区块链平台开发的。[2018/9/12]
“开源”并不等于“可控”。长久以来,中国很多软件行业从业者都认为利用开源代码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然而,近年来华为等企业受制裁等事件,狠狠教训了这样的天真观念。例如,谷歌研发的安卓移动操作系统虽然是底层开源的,但关键的生态服务全部由谷歌掌控。华为遭受制裁后,缺乏谷歌服务的支持让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举步维艰。本质上讲,这是美国政府利用开源的“诱饵”引导中国科技公司进入美国主导的生态圈的行为,最终不仅阻碍了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发展,也在关键时刻对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声音 | 新加坡国立大学Jia Yaoqi :提高公链性能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分片技术:今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Jia Yaoqi 针对如何提高公链的吞吐量,以及可扩展性的问题,指出目前已有的一些解决方案如增加区块大小、代理人共识机制(DPOS),侧链以及各种链下的解决方案,因受限于带宽或丧失去中心化的特质,并不是100分的解决方案。而分片技术通过把整个网络进行一个切割,切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交易,允许整个网络在不同的分片里面处理不同的交易,则能够最终达到共同计算以及共同解决交易的效果,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的吞吐量。[2018/9/5]
此外,由于很多企业利用开源代码时并不会仔细甄别,意味着基于这些代码的产品很可能继承代码中存在的固有漏洞。当这些漏洞被国外掌握,相关产品就会后门大开。考虑到区块链产品往往应用在需要高度安全可靠的政企业务中,风险指数更是成倍增加。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实践应用也不宜操之过急。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这一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范围和未来前景尚处于探索阶段,距离真正成为主流还有很长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应该将重心放在底层技术的打磨和创新上,而非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市场化和短期收益。正如人民日报最近的一篇社论所言:
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把投资的存续期延长,不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而能够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
遗憾的是,包括一些行业巨头在内,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区块链技术视为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机遇,而只是想要从国家政策和补贴中获取私利。正因如此,他们更偏向于利用开源代码快速拿出成品,尽可能谋求短期利益。这一条“捷径”虽然走起来轻松简单,却会对国家利益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如果行业风气被这样的企业污染,国家区块链产业的前景必然会密布阴霾。
自主研发,原创攻关:区块链创新的“另一条路线”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行业参与者都选择了看似简单的捷径。在国内,依旧有少数区块链企业坚持国产化路线,拒绝照搬或参考开源代码,以打造出真正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产品和服务。
成立于2016年的本能科技就是这一道路上的典型代表。本能科技将自身定位为“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实验室”,持续5年不间断研发,将全部资源都投入在了区块链核心底层技术的研发工作上:
根据公开信息,本能科技已经申报的区块链技术专利有90余项,目前已经公示的有60余项,大都集中在底层核心系统层面,包括共识机制、通信、安全、存储、跨链技术等核心领域。底层核心代码完全自主原创。其中,基于参与度的共识机制DPOP是全球首创的区块链共识机制创新。生物链林BFChain是业内第一个原生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的区块链产品,实现了移动终端直连上链,节点即服务,在效率、安全、可扩展性方面,达到了极优的平衡。
不过,完全自主化研发的负面效应就是技术市场化进程不够迅猛。目前,本能科技的生物链林BFChain尚处于应用起步阶段,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尚待验证和观察。与身处舞台焦点的“自主创新”企业相比,本能科技选择的无疑是一条艰难而孤独的路线。
区块链自主创新的路线之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表面上看,默默耕耘的本能科技似乎并没有像那些巨头一般,在聚光灯下吸引到无数关注。其实,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也是过去数十年来国内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之路面临的共同困境。也正是这种氛围,让中国在历次全球科技对抗中不得不甘居人后,受人掣肘却无可奈何。
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在了不一样的道路上。经历多次磨难,吸取了深刻教训后,国家高度重视原创自主创新。考虑到区块链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前景,国家对这一产业的态度自然会更加审慎,将全力避免重蹈芯片、操作系统等行业的覆辙。对于急功近利,缺乏担当的行业巨头,国家的态度非常明确: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
相比之下,本能科技这样坚守自主创新路线的企业,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家政策长期青睐的对象。一旦主管部门看清真相和本质,确定行业自主化、国产化的技术标准,业内必将涌现更多类似的企业,为中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行业取得全球优势地位。
显然,这样的未来才是中国科技产业从业者和广大人民所希冀的。如今,中国区块链产业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前路究竟如何选择,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