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经涂鸦消息,平安银行(000001)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于昨日(2月14日)在平安银行总行南塔举行,当天发布《2019年度经营情况报告》,主要盘点了过去的经营业绩与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的工作重点。
以下系财经涂鸦精编整理的报告:
第一部分:经营状况
一、整体业绩
从规模效益来看,平安银行过往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存款总额以及贷款总额连年攀升,特别是在2019年,各项指标较上年的增幅均超过10%。
动态 | 平安银行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据腾讯财经消息,平安银行(000001.SZ)昨日在深圳总部披露了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根据公布的大数据,去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79.5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年报披露显示,2019年该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70%以上。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审批从传统30天减少到最快26秒,放款用时从3天减少到最快10秒。相关人士对此解释,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的融资服务。[2020/2/15]
从盈利能力来看,营收增速加快、拨备前利润增速加快、非息收入占比保持稳定,息差利差获得较快提升。
从零售贡献来看,零售营收、零售净利润与个人贷款保持增长,占比均超过五成,为平安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声音 | 平安银行邓俊毅:已经具备强势信任关系的主体内部不需要上区块链:金色财经报道,平安银行战略发展中心高级项目总监邓俊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解决的是信任问题,是定位在弱信任关系主体之间信用背书、传导以及自证清白的工具,核心在于价值的可信流通,但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上链,需要先对业务场景进行分析,从信用机制、生态模式、业务场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已经具备强势信任关系的主体内部不需要上区块链。[2020/1/11]
从对公存贷款规模来看,过去三年逐年增长,且贷款风险系数连年降低。
从资产质量来看,不良率、逾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拨备覆盖率显著提高。
平安银行与2019年多次发行债权进行资本扩充,目前已完成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显著提升。
声音 | 平安银行邓俊毅:区块链促进供应链金融升级与金融产品创新:据新京报消息,11月20日,平安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项目总监邓俊毅在 “金融进化论:2019新京报金融科技论坛”上表示,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业务,可以着重发展风险防控领域,用区块链作为数据载体和解决方案,要求参与各方共享信息,公开透明,提高交易可信度,进而支持传统金融升级和金融产品创新。例如供应链金融领域,可以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手段将供应链两端延伸,为上游多级供应商或者下游分销商和经销商提供融资业务的增信。[2019/11/20]
平安银行于2019年的清收业绩较上年表现良好。
平安银行也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扶贫以及服务民营、小微企业。
二、科技引领:助力数字化经营
声音 | 平安银行:持续升级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区块链等科技赋能:4月23日晚间,平安银行(000001)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表示,本行持续升级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赋能,推出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聚焦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客户,提供在线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管理、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协同多方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生态。[2019/4/24]
三、零售突破:“3+2+1”经营策略
具体来说,“3+2+1”经营策略即发力3大业务模块(基础零售、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消费金融)、2大核心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1大生态(AI Bank开放银行)。
动态 | 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在平安银行多项业务中深入运用:据人民网消息,据统计,平安集团每年都拿出营收的1%来投入科研,基于这样的科技优势,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平安银行的现金管理、互联网支付结算、电子政务、贸易融资等产品和业务中都已有深入运用。此外,区块链的应用降低了银行的管理和运营成本和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以平安银行的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为例,该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确认交易的真实性,从而给核心企业上游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018/11/6]
四、对公做精:“3+2+1”经营策略
此处的“3+2+1”对公经营策略具体指重点发力3大业务支柱(行业银行、综合金融、交易银行)、2大客群(攻坚战略客群、拓展小微客群)、1条生命线(审慎经营)。
五、资金同业:“3+2+1”经营策略
此处的“3+2+1”资金同业经营策略指3大方向(新交易、新同业、新资管)、2个能力(销售能力、交易能力)、1个系统平台(智慧资金系统平台)。
第二部分:工作展望
一、全面数据化经营
二、风险管控
三、协调发展零售对公业务
四、零售业务
五、对公业务
六、资金同业
第三部分:附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