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gelephantpro
最近nft市场一路向前狂奔,完全无视币圈的持续阴跌。nft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慢慢的在走向成熟,一些项目开始成为圈子里的蓝筹共识,最典型的就是APE类,以及azuki、doodles等,这些社区的确变得很有组织性,凝聚力也比较大,而且不断的吸引一些kol进行背书。
在这个圈子里稍微混过一段时间的都会发现,这些蓝筹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外国项目,而国内的项目就算有个别可以吸引到热度,但很快就会变成二三流项目,最后被人遗忘。这不是说国外没有二三流垃圾项目,而是说为什么蓝筹项目都是国外的,而国内的项目就排不上号呢?这个现象从币圈的发展史来看也是这样,币圈的蓝筹主流项目清一色都是国外的,而国内的基本上都销声匿迹了。
泛欧证券交易平台已上线Melanion Capital旗下比特币ETF:金色财经报道,由阿姆斯特丹交易平台、布鲁塞尔交易平台、巴黎交易平台合并成立的泛欧证券交易平台已上线法国投资公司Melanion Capital推出的的Bitcoin Equities ETF。BTC NA旨在追踪Melanion Bitcoin Exposure Index,与BTC的市场价格紧密相连。[2023/6/22 21:54:46]
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一天两天才出现的,而是存在各行各业。你说是国内没资金没人才吗?恰恰相反,市场上大部分资金人才都是由国内提供的,尤其是行业发展的早期,国内在很多方面都是占据大份额龙头的位置,但为什么后面就不行了呢?
火必Q1销毁了超82万枚HT代币: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交易所火必在 2023 年第一季度销毁了827,226 个 HT 代币。自4月15日机制启动以来,累计销毁币296,989,226枚。季度通缩率达到0.3826%。交易所总发行量20301万枚,市场成交161362774枚HT。[2023/4/17 14:08:42]
从最近nft市场来分析这个现象,nft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简单来说就是文化输出。而这点也最能看出国内与国外的差别。nft市场起初的punks和kitties也是国外开始做的,但是不温不火,直到去年nft才被点燃。可以说在nft市场国内和国外基本上是同步的,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但去年随着国外APE类的产品把整个市场彻底点燃,国内的项目借着东风也搭上了顺风车,但很快国外项目的势头明显盖过国内的。凡是参与nft市场的人潜意识都告诉自己:国内的就是挣快钱,就是割韭菜。以及中国人不割中国人的调侃。所以国内大部分资金和人才为了加入这个市场,为了分享nft市场的红利,所有的审美,投资逻辑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的方式来做。就是如果一个项目明显的具有中国特色,但是未必能火起来,因为国外的人不认,国外的人不认,那就成了中国人割中国人的项目,甭管项目的起步多高,资源多雄厚,后面想得到持续的发展就非常难。
在线密码管理平台LastPass遭集体诉讼,被指控因数据泄露致超5万美元的比特币被盗:1月5日消息,一位被称为John Doe的未透露姓名的原告代表其他类似情况的原告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地方法院向在线密码管理平台LastPass提起集体诉讼,指控LastPass的数据泄露导致价值约5.3万美元的比特币被盗,原告声称他于2022年7月开始累积BTC,并根据LastPass最佳实践的建议使用密码生成器将主密码更新为12个字符以上,然而在2022年感恩节周末或前后,原告的比特币使用他存储在被告LastPass的私钥被盗。
此前消息,去年12月LastPass披露称,未经授权的一方获得了对第三方云存储服务的访问权限,LastPass使用该服务存储其生产数据的存档备份。[2023/1/5 10:23:08]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市场比较大,比较容易赚快钱,说白一点是比较容易割韭菜,国内的很多人看到什么东西就冲冲冲,管他是啥,只要觉得能赚钱就冲,围观的人越多越凑上去加入,这样导致参与项目的大部分人和资金都是这种类型。我们知道在项目早期的发展期,项目是有很多bug和不靠谱的发展设计的,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导致高开高走,这就让项目方失去了慢慢打造产品的机会,后面只要产品出现点问题就会被放大,只要有什么构想没实现就被嘲笑割韭菜,大众的参与的确解决了项目冷启动的问题,很容易的得到了资金和人才,但没有得到足够的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允许项目去不断试错和优化。所以就算项目方一开始有初心,但面对这种非理性洪流的架空,他们也很难有所作为,结果项目方也变得很纯粹的赚快钱割韭菜,反正我后面做啥都是吃力不讨好,那我们就各取所需,你们炒项目赚快钱,我们讲故事画大饼,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大空头”Michael Burry:对加密交易所的审计是“毫无意义的”:金色财经报道,投资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创始人Michael Burry周五表示,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包括Binance和倒闭的交易所FTX)的储备证明(POR)审计毫无意义。在评论会计师事务所Mazars Group停止对加密货币公司的储备证明审计时,Burry在推特上写道:这就是问题所在。2005年,当我开始使用一种新的信用违约互换时,我们的审计师正在边做边学。
此前Binance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对其交易所POR的担忧,他还声称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不知道如何审计加密货币交易所。(news.bitcoin)[2022/12/17 21:50:55]
其次,就是整个政策环境的影响。从币圈的发展来看,国内和欧美相比,确实差距比较大,国内的情况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如果这个行业暂时没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或者给政府带来麻烦,国内一般就是一刀切直接砍死。而国外相对来说就是松弛有度,就是我给你画个框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大概说清楚,然后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的研讨,从这点来说,国外会给时间和耐心包容新行业新事物的发展。因为他们明白西方国家之所以在科技领域取得领先的位置,原因就在于他们包容这种创新式的发展。
芯片设计公司豪微科技母公司Nano Labs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6月11日消息,芯片设计公司豪微科技母公司 Nano Labs 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NA”。前嘉楠董事会联席主席和董事孔剑平和孙奇锋担任 Nano Labs 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孔剑平在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中表示,2021 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为大众带来时空场景、经济、组织、产业的全新实践。
Nano Labs 是一家分布式芯片研发商,致力于为元宇宙下分布式计算、核心网络、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视频编解码等领域提供高带宽、高性能的专用处理器芯片和解决方案。Nano Labs 于 2021 年 9 月完成近 2000 万美元股权融资,拥湾资本领投,HashKey 等跟投。[2022/6/11 4:18:32]
再者,就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国内一直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思想,就是小富即安和知足常乐。所以很多行业曾经的精英,一旦到达一定位置,财富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急流勇退,退休养老,他们是真退,几乎完全不再关心行业的新东西,也很少用自己的资源为行业的新生代赋能,这就导致新行业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少了传帮带的动作,这就导致新的行业没有一些有足够话语权和资源的人引导,导致整个行业发展比较乱,会走很多弯路,而这些弯路本来可以在前辈的指导下快速通过,而后来者却不得不话费很多时间和资源才趟过去。也正是新行业没有前辈的站台,导致资源错配,很多好的项目错失良机直接夭折,或者没有前辈指点,新行业发展浮躁,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而反观西方社会,很多人七八十岁还奋斗在一线,他们通过自身的话语权和资源像是一个赶车的老马夫一样,认认真真的帮助新人在新的行业扎稳根,帮助新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这些事对新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而一旦时机合适,这些老马夫就会让位于贤,让新人放手去干。
还有,就是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问题。国内很多行业在发展时,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导致没发展一个行业都要重复去造轮子,这不仅浪费资源,还错失机会。因为很多行业的发展的规则就是谁发展的好就由谁来制定规则。西方在这方面一直都比较好,社会的基础设施,学校、企业、一些社会组织可以有序的组织起来,为新行业快速的赋能,包括政府的助力,结果是大部分新兴行业的规则话语权一直被西方掌握。规则是人家制定的,即使国内有庞大的市场,但也只是实践的地方,而不是主动行业发展的地方。
最后,国外的文化还有一种这样的现象,就是企业长青的案例比较多,虽然很多企业几年十几年更换一拨,但是有些企业还不断走在创新的前列,比如微软和苹果,这两家公司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建的,而他们的创新活力依然引领科技的发展。这点国内相对来说就很少见,虽然国内企业发展的历史比较晚,但基本上可以预见国内的企业最后做着做着都走向国企化,国企化的特点是垄断,垄断资源和享受政策的超待遇,并经常利用行政手段对其他类型的企业进行摘果子,而其创新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可谓一言难尽。所以国外的文化有这种保持长青的能力,一些企业总是能在时代更迭之际寻找到第二增长曲线,这是国内很难出现的企业内生长的进化力量。因此,尽管国外有些项目起点低不温不火,但是后面爆发力强,整体上是一种低开高走的趋势,而国内正好反过来,是高开低走,这种体验非常差,后面基本上很难有活力。
以上简单的从nft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在以后行业发展的时候少走弯路。也希望真的有一天国内的环境可以真正的改善,可以成为新行业发展的大本营,可以向全世界不断的输出新技术理念和文化影响力,而不是靠密集劳动力获取微薄利润的产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